鸟的天堂静态描写的句子【好句摘抄33句】

时间:2024-08-28 10:38:53 文案摘抄

1、⼀部分树枝垂到⽔⾯。从远处看,就像⼀株⼤树卧在⽔⾯上。

2、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的,⽔的,花的,⿊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只⼜起来了。

3、第12自然段描写早晨“鸟的天堂”由“静寂”到“热闹”的过程,“到处……到处……”写出了鸟多而热闹;“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出了鸟大小不颜色各异;“有的……有的……有的……”

4、《鸟的天堂》中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大榕树属于静态描写。

5、早晨就是另外一番景象,起初大树周围都是寂静的,后来起了一声鸟叫,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鸟儿是那么多,那么活泼,那么的可爱

6、静态描写:

7、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姿态万千。第1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在“天堂”里的快乐和自由。

8、描写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群鸟纷飞的动态。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9、《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此文讲的是作者与朋友们在“鸟的天堂”,看了数不清的鸟,心里恋恋不舍,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胜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

10、同时,作者不是孤立地描绘这“鸟的天堂”,而是把它放在南国初夏水乡的夕照、青山、塔影、波光、田畴、朝暾的联系、烘托下加以凸显的。全文虽用语简朴无华,平铺直叙,却到处呈现出如诗似画的美趣,流贯着一种祥和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田园牧歌情调。

11、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2、本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赞美了美丽而富有生气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3、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14、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接着,暮色慢慢地,悄悄地,一步一步地走下来。这时,正是鸟儿归巢的时候,它们成群结队地从天边飞回来,飞回了它们“温暖的家”。

15、动态态描写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以及对它的留恋和赞美。

16、那么多的绿叶,⼀簇堆在另⼀簇上⾯,不留⼀点缝隙。那翠绿的颜⾊,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绿叶上都有⼀个新的⽣命在颤动。

17、枝上⼜⽣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

18、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19、扩展资料

20、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的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21、“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22、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交代了“我们”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和当时的环境

23、《鸟的天堂》描写大榕树的句子有:

24、第5~8自然段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第5、6自然段写远看榕树时,榕树给人的感觉是“许多株”,以错觉写榕树之大。第7、8自然段写近看大榕树,通过对榕树“枝、根、叶”的描写,写出了榕树的大而茂盛。

25、以下是对“鸟的天堂”的动态描写句子:

26、我们注意地看着。

27、作者第二次去看榕树时,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可知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

28、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棵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29、静态描写: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

30、高大的大榕树枝繁叶茂,那翠绿的叶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鸟儿在树上安家落户,必定能为它们遮风挡雨,这是鸟的天堂。

31、动态描写:

32、鸟的天堂动静态描写?

33、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句话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