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桂花节选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

时间:2023-10-15 09:05:26 句子摘抄

三年级下册语文桂花节选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1、辛弃疾〔宋代〕

2、②虚实结合。借“今宵楼上一尊同”巧妙地将往昔与今夜的中秋景致联系在一起。

3、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4、①无月可赏的落寞。往昔花好月圆,今宵赏月不得、丹桂不见,唯有“烛花红”。

5、①对比和反复。“忆对”与“今宵”,用往昔花好月圆的中秋美景,反衬今夜无月的孤寂;“在杯中…‘湿纱窗”,反复咏叹,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6、一剪梅·中秋元月

7、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8、词的下片写赏月不得的愁绪。欲问“化工”,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明咏中秋无月,实叹世路艰难、壮志难酬。

9、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之情状,其怨恨之情显而易见。作者明伤“中秋无月”,实则有英雄末路之叹。

10、五年级桂花雨启示我们,家乡在每个人的心里永远都是最美的,童年的生活是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

11、写景抒情的方法是

12、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13、③自我宽慰的洒脱。现实无奈,只能暂凭杯酒、歌舞排遣落寞和郁愤。

14、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15、往昔花好月圆,今宵赏月不得、丹桂不见,唯有“烛花红”。

16、《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作用小时候在老家摇桂花的事情,在摇桂花中体会到了无限的乐趣,可是后来移居杭州去,妈妈再也感觉不到桂花的香味浓,还是家乡的桂花香。那是妈妈的故乡情结,那是自己亲手栽种亲手摇下来的桂花。

17、第四句,感叹到桂花飘落是因为传说中的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通过丰富的联想,烘托出诗人是拥有包含万事万物的心境的。

18、在这首词中,作者辛弃疾明伤“中秋无月”,实则有英雄末路之叹。全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语言明白晓畅,婉曲蕴藉,韵味无穷。该词作于公元1182年(宋孝宗淳熙九年)到公元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具体年份已不可考。诗人的那种报国无门、济世无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全都倾注于问“月”之中,通过该词表达出来。

19、该词上片描写了词人回忆曾经在一个晴朗的中秋,置身丹桂丛中,月波花影荡漾在酒杯中,而今晚云雨湿了纱窗,只有蜡烛闪光的情景,下片描写了词人想要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宫,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只得在烛光下慢慢喝酒、唱歌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20、词的下片写赏月不得的愁绪。“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满堂”三句写出中秋无月的寂寞,只好以饮酒和歌舞来弥补这些遗憾了。

21、文学赏析

22、③白描写景。“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寥寥数笔传神地勾画出花月掩映杯酒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

23、第二句,诗人捡起殿前的桂花,桂花的颜色洁白而新鲜,阐述了诗人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也表明了诗人此时在人生道路上是顺畅的。

24、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上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尤其是花映在杯中,月也在映在酒杯中的描写,生动形象,富于情趣。“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言外之意就是雨夜没有月亮,纱窗外显得格外孤寂,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25、此诗是唐朝时期的皮日休创作的七言绝句,记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此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

26、②欲诉无门的郁愤。

27、《一剪梅·中秋元月》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上片运用反衬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下片写赏月不得的愁绪。

28、第一句,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场景,交待了诗人所处的时间是中秋之夜,奠定了全诗是充满了轻松,了联想的基调。

29、诗人表达的情感有

30、①无月可赏的落寞。上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

三年级下册语文桂花节选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31、②欲诉无门的郁愤。欲问“化工”,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明咏中秋无月,实叹世路艰难、壮志难酬。

32、第三句,通过传说透露出了诗人对桂花的怜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阐述了诗人是热爱自然,怜惜自然的。

33、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34、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2]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3]。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