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句子感悟【156句精选】

时间:2024-08-27 10:53:43 句子摘抄

1、做事要尽心尽力。

2、人生可以划分为许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我们要做的事,所以,我们要学会规划人生,不要虚度光阴。

3、论语,以德为规范,以社会为“职场”,一套立人、立事、立世的儒家方法原则。其基础是以“道”为基,然后才有德。这个道本质是认识自然,顺应自然,以自然法则来行德,其核心是“一日三省吾身”,已内求自身反省,来行德,而不仅是文字范畴的内容,犹如王阳明对世界的认识,源自自身内求“反省”顿悟。这是当前缺少国学大师的根本原因。

4、第十一,先进篇。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间就像这河水一样,日日夜夜不停流淌。告诉我们,时间不等人,所以我们要分秒必争,不要虚度光阴。

6、第十八,微子篇。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不能因为有一点小小的成绩就满足。教学要注意方法,要学会启发式教学,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8、听从圣人之教诲,每日必三省,独善其身,成仁、为道,定持之以恒也。

9、我们都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的朋友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的层次。如果我们想成长,做最好的自己,就要考虑孔子的建议了。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喜欢孔子说的三种有害的朋友,因为人性都喜爱被夸奖、喜欢听好听的话。三种有益的朋友本来就少,自己又不愿意和他们交往,也是我们惯常的作为。

1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就会有所牵挂,那么,只有把自己父母安顿好,自己才有立足之地,精神压力也不会太大。对父母我们要尽孝道,不仅要父母衣食无忧,还要使父母精神愉悦。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便是狂人接舆,也有这份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这种责任感。

13、做任何事,都不要满足,都要尽全力做到最好,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用心去做每一件事,你才能成为一个贤德的人。

14、有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既然求之不得,那就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富贵虽然是人所向往的,但要通过正当的手段获得。

15、论语十则》选取了《论语》中十段内容,每一段都给人以不同的启示,这里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

16、一.《论语》对当代人对于孝的启示

17、第十,乡篇。

18、做事我们都要认真,不要拖拉,而且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人不可以自夸自大,要时时刻刻都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我们不要忘记恪守中庸之道,要从传统文化中继承最精华的部分。

1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要过分的在意,我们所要在意的是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2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1、选才就该选先知礼乐的人,只有先懂得礼乐才知道如何做人,会做人才会做官。因此我们要先学会做人,在想法弄透其他道理之前要先知道人生的道理。

22、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如果做了就要改过,并保证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

23、论语12则前六则的启示:

24、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谄媚奉承的人交友,同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便有害了。

2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26、论语,是大圣人对生活、学习、处事等高度概括及总结,像一座丰碑引领后人2000多年。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不同人会有不同看法,但可以确定儒家思想精髓值得尊崇和传播,尤其是现在精神荒芜的时代,更应该提倡和学习传统文化…

27、我们很容易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但成为一个有好的德行的人却需要更多的努力。是否有德,体现在:行为上、处理对上对下的关系上,再就是做事是否合乎义理,做错了事,就要真心地去悔过、改正,而不要敷衍别人去认错。

28、《学而篇》中,只告诉我们学习要反复温习,而这里,则又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说,学习要经常温习,而后就能获取新的更深一层的知识,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足。学习时,还要勤于思考,进而取得进步。

29、孔子之言既是对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和自己一样人的忠告。

30、第六,雍也篇。

31、【启示】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32、第八,泰伯篇。

3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知错能改,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之一。不要去试掩盖自己的错误,那样,反而让人更讨厌你。

34、【启示】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则讲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35、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我们要做一个懂礼仪的人。好的道德品质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比如说话的语气、做事的风格的等。

36、想要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就要有一个一流的国家政权。“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3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要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塑造一个刚毅的性格。其次待人接物要有礼貌。

38、第十九,子张篇。

39、“色厉而内荏”,看一个人的形色,就知道这个人的为人。这不是说相面,而是说一个人的行为与内心怎样,会在神色上现露出来。

4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于《论语子罕篇》。

4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朋友之间要重道义,并且要向有德行的人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进而也成为有德行的人。

43、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也哀矜而勿喜。”当政的人失去正道,百姓离心离德已经很久了。如果了解了百姓的实情,应当同情怜悯他们,而不要沾沾自喜。如果一个地方政治清明,那么当地的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本分为民。

44、处世:“以真报怨,以德报德,率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因为内心的坦荡,自信,泰然而自内向外油然而生的从容、宽容.但这种宽容变有尺度,并非毫无原则的谦让、宽恕,而是以真报怨,以德报德.其实面对自己过往的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当时有过许许多多的情绪,可是走过来回头再看的时候觉得其实也没什么,不管是帮助爱护自己的,还是曾经嘲弄甚至伤害过自己的,都不过是人生的一种经历而已,处世为人,除了要感谢帮助爱护自己的人,同样也要感谢那些嘲讽甚至伤害过自己的人,因为只有他们的嘲讽才更让人感觉至深,才更人觉醒与自强.

45、首先,《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由孔子门人和再传弟子所集成。流传的本子共二十篇,每篇分若干章。

46、【启示】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7、语言简练含蓄,有的具有格言的性质,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子罕》),包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先进》篇弟子侍坐章写子路四人谈话的神态与内心世界,《微子》篇写长沮、桀溺、丈人遗世傲然的态度,都很具体生动。南宋以后,《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和称“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课本。

48、从出身方面来看,只有贵族才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平民百姓和奴隶们是没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的。但是《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和小人基本上不是指他们的出身,小人出身,甚至君子和小人出身以外的平民百姓甚至奴隶,如果他们通过一定方式混入了上流社会,成为社会管理者,他们也就跻身君子之列了。

49、第十五,卫灵公篇。

50、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平庸的人有很多,但我们从小就要立志。不要甘于平庸。事在人为,只要你意志坚定。努力奋斗,就会成功。

51、做人来不得半点马虎。正如子夏所说的:听君子说的话严正精确。做人一定要有原则,有立场。

52、如果要说有什么启示,首先要针对当前的现实。

53、第十六,季氏篇。

5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学习方面,我们只有勤学苦读,不耻下问才能获取真正扎实的知识。

55、第十七,阳货篇。

56、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

57、我们有所选择的去做事,不要因小失大。

58、人的成长要走正道,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任何发展都是在前代的基础上损益的结果。否认传统谈不上发展。国家所要重视的是:人民,粮食,丧葬,祭祀。

59、百善孝为先。孔子非常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今天的人们对于孝道却在褪色,甚至不以为然。对当代人来说,讲孝理应是和古代一样,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要学习论语,要让现代人真正明白孝是为人之本。所以,论语中有提及“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现代当今很多人都认为,只要自己让父母衣食无忧,过上物质丰裕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尽孝之道,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中国从古到今,都讲究“道德”,即道德比物质更加重要。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努力让父母过上物质丰厚的生活,但在社会上做违反道德的事,或是贪污或是,触犯法律,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样使父母担心、忧心,甚至是自责,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能够有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父母更加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本本分分做人,不做违反道德之事,即使生活并不丰裕,但是有高尚的品德,一生平安,这样才是对于父母最大的欣慰与孝道。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做一个有道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对于父母真正的孝。所以,对于父母物质丰裕是次要的,父母真正想要的是子女本分的做人,不要惹是生非,触犯法律底线,让他们看着自己平安健康的生活下去是孔子所说的最大的孝。这也是论语所对于孝道来说最深刻的启示。

60、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与《三字经》第一句就说:“人之初,性本善”,一样。告诉我们,人生下来就是善良的,今天的“我”是受所处环境的影响的。

61、“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坚守岗位,不松懈怠慢,执行政令要忠实。我们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坚守岗位,勤勤恳恳工作,真诚待人。

6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好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仪约束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免于误入歧途。

63、温故而知新是指,能够通过对已知事物的了解和掌握,去认识和判断新的事物。能够温故而知新,说明这个人是有思想、有方法的,做到了学而思、思而学。“温故”不是复读或者复述已经学到的内容,而是对已学知识的思考,同时又在思考中探寻了解新的知识,思想认识不断发展和提高所以才能“知新”。这样的人当然也会将自己的思想认识发扬出来,不论是否收徒当老师,都能起到老师的作用。而对于那些能够做到温故知新的人,应当将其作为老师来对待,好好地向他们学习的。当然如果自己能够做到这点,那么自己也可以发挥老师的作用。能够温故而知新,说明这个人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而一个有思想、有方法,不断回顾与思考,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认识发扬出来的人,其在品质方面应当不是问题了。

64、第九,子罕篇。

65、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待任何成功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66、“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钱财,那样,自己用起来也不会心安理得的。

6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做事我们要认真,做人我们要真诚,对待长辈我们要遵守礼节。做什么事,我们都要从全局出发,追求事情的和谐与完满。不要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68、《论语》的核心就是阐述君子和小人问题,但《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在概念上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君子和小人是截然不同的,不是我们现在经常简单认为的君子就是好人,小人就是坏人。

69、“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告诉我们,话不在多,切中要害即可,我们说话时也要言简意赅、言之有物。

70、第一,学而篇。告诉我们:

71、为仁才可辨是非,所以我们还要做一个有仁有爱,有优秀品质的人。

72、所以,首先我们要去除不利于我们成长的理念,把有利于我们成长的理念深深的刻在脑中。要知道什么是损友,什么是益友。主动的接近益友,可以从我们喜欢的益友开始,慢慢的接近我们虽不是太喜欢,但能促进我们成长的人。只要得到了成长,自然产生了正向反馈,让我们更想接近益友了。

73、《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首先是指出身上的区别,出身大宗的人,也就是天子、国君、家君的嫡出直系子女,他们都属于君子。而庶出的、旁支的就属于小宗之人,简称小人。

74、得到一个职位,不仅要靠聪明才智守住它,还要靠仁德完善它,用庄严的态度对待它,而且行动还要符合礼仪。

75、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这里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这个“川”是所有抽象的源头,孔子愿意为了那个心中的答案而苦苦钻研,哪怕前途坎坷,他也不舍昼夜,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

76、一个人应该以大局为重。不要为了个人的私利而做事,。要心怀国家,只有心胸开阔,意志坚强,才能实现伟大的目标。

77、《论语》与学习(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打的,很累,希望楼主喜欢)  论语是组成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它以人为根本,以学习为方法,为人们构建了一座完美的道德殿堂,引导和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标准道德规范。  近几天来读论语,看完了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透过书页,我似乎能感受到先贤的治学之道。时光飞逝两千年,我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学子,接受现代化的教育,细想之下,古今之间的治学之道有同有异。  同,同在学习态度上。勤奋专注是古今共同推崇的优秀学习态度。  异,异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  古时,人们可以黄灯白卷,从小就苦读圣贤书,笔耕不辍。他们学习的第一课是—怎样做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儒家的仁和礼,道家的清和静,墨家的节俭和和平;黄香温席的孝,孔融让梨的悌,尾生抱柱的信,都是古人学习的必修课。只有通过了这关,才有继续学习的基础。有子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无学,吾必谓之学矣。”可见,学做人对古人治学有极大重要性。然后,读诸子,通经略,破万卷书,行路,下笔如有神,出口成文章。古时有“士大夫三日不读书,便觉说话无味”之说。文学修养是古人学习进修之法。作文写赋,是全社会普遍之事,一致有“桥头窗口门扉处处处贴对联”之景。  古人治学,侧重学人文素养以及文学功底。  今人治学,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数学教给人们严谨,英语开拓了人们的国际意识,搭建起文化沟通的平台,自然科学教人们站在更高更理性的角度上看世界,历史使人明了为人处世之道,体育强健人们的体魄,艺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德育教人们做人的道理。不过,今人看待仁义信孝等传统道德的眼光开放了,德育观念也从传统的书本教学转移到社会教学中。至于文学修养,今人主张在学习中综合提升写作演讲等语言能力。应用文,文学就是这一观点的佐证。  今人,古人治学内容与方法不尽相同,各有长短,各有千秋。总之,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结构,并间接的影响了社会风气。以古为鉴,今天的社会虽然稳步繁荣发展,但美中不足的是,社会中仍然有些不尽人意之处。君不见,八层有人欲跳楼,楼下多人齐喊好;君不见,老人病到马路旁,无人敢去帮扶将。  知识上的缺陷可以用道德去弥补,道德上的缺陷却不能用知识去弥补。我历来提倡法治德治并重。我们高中生更应在遵纪守法之余,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多读书,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先学做人,再学知识,夯实道德基础,在学习生活中游刃有余,“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地耕耘与收获。

7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我们无法左右,对于自己不可改变的事,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79、有些人很谨慎,惜言如金。这并不是说他们木讷、不善言辞,而是说这种人很有智慧,他们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80、待人接物要懂得礼仪,还要注重礼仪。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守社交礼仪,做一个知礼守礼的人。“寝不尸,居不客”一个人在家时,没有必要过于拘谨,可以在家完全的放松自己,不要把自己弄得跟个客人似的。

81、待人真诚,还要不断反省自己。知不足,而自我改进。

8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一个人交往,自己也会沾染上他身上的习性。所以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8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84、对待上级,我们要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85、德不孤,必有邻。

86、下面,分开来讲这二十篇。

87、“五仁”为恭、宽、信、敏、慧,哲学号是做人最重要的。我们按照这五项做了,就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拥护。

8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适用于很多事情,很多方面。正如句中所说的“可以终身行之者”。

89、第十三,子路篇。

90、做人要守本分,不要为了某一个不耻的目的而结营私。

91、在国家有难时,应以大局为重,不要顾及个人得失,以振兴国家为己任。

92、当前的现实是什么?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但人们缺乏信仰,没有敬畏之心。全社会以利益当先,“一切向钱看”的思想非常严重。整体社会道德水平底下,熊孩子和失德老人遍布各地。

93、孔子所处的年代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很多人已经不重视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出现危机,这是孔子不愿意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

94、翻开历史长卷,有多少名人志士“持之以恒”的故事广为流传。比如黄庭坚练字写秃的笔成比冢、患肌肉萎缩硬化症的蒂芬•霍金写出了惊世之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史玉柱从一片废墟到创造500亿财富等等。

9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96、【启示】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中最好、最明理、最通达道的,就是颜回,所以叫“复圣”。颜回这个人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都做到。因为他“三月不违仁”,就是争呢,也“不违仁”;贪,也“不违仁”;求,也“不违仁”;自私,也“不违仁”;自利,也“不违仁”。他是丝毫的自私心也没有,随遇而安,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真是安贫乐道!

97、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做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

98、综上所述,《论语》主要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做人做事。也就是仁、义、礼、智、信。也就是说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99、做任何事我们都要从俭,不要去追求奢华。过分的追求奢华容易使人变得贪婪。做事尽力就好,不要苛求自己,因为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

100、我们要选择一个有仁德的人居住的地方居住。并且还要做一个有仁德的人,要以德服人。

101、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该具有的气度与修养。

102、圣人之路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许最开始孔子并没有做圣人的打算,如果有可能他更希望在杏坛下教导自己的学生,但是生在那个时代,感于天地的历史使命让孔子愿意挺身而出。

10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04、做人要讲诚信,说了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向人许诺。

105、聪明仁德皆可以后天养成,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具有良好的风度和修养的人其外在的和内在的质朴相得益彰。

106、“君子不为物所役”,君子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而是精神上的道。

107、“食不言,寝不语”我们要养成将的生活习惯,他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上,无论吃饭还是睡觉,我们都要有良好的习惯。

10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09、要想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首先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而且还要按照礼法做事。并且待人忠诚,讲道义,遇事不摇摆不定,这样才算是一个有德的人。

110、从小我们就要尊重、孝敬父母。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首先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修身,而孝为天下先,那么修身则要从孝道开始。

1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急无论对上对下,还是对内对外,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要保持一颗仁德的心。

112、第五,公冶篇。

113、时光如流水,在身边静静地淌过,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所谓青春易逝、韶华难在正是这样的道理。这句话时刻提醒着人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视时光,爱惜时间。

114、善辨不是表现在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要有分寸,只要在正式的场合阐明自己的观点即可。

115、第七,述而篇。

116、从政要以身作则,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不知疲倦地为大家做事。在治理国家时,如果本国的人民安居乐业,那么远方的人民自然前来臣服。

117、第十二,颜渊篇。

118、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干什么,就要认真做好,这是最基本的事情。只有做好分内之事,才能做好别的事情。

119、我们要真诚的孝敬侍奉父母,使他们安享晚年。而不真诚的话,与饲养狗马无区别。

120、应该说,孩子是最容易塑造的,而众多小孩子无知无德,反映出社会的价值导向出现了严重问题。在任何社会,老人都应当是道德模范和表率,而当前社会之所以失德老人遍布各地,反映出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本来应该成为我们道德表率的老人自身素质低下,规则意识淡漠,道德品行差。

121、学习要反复的温习,才能从中得到乐趣,不要受外界的干扰,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122、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

123、父母,生已礼之,关键在于恒之,不以吃穿既可为之;人以猫狗均可养之,父母何区哉?

124、这些问题的出现,正说明了我们抛弃了传统文化,失去了精神家园的严重恶果。

125、第二十,尧曰篇。

12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骄傲自满,只有记住这一点,才能取得更大成功。

127、第二,为政篇。告诉我们:

128、【启示】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129、“欲速则不达”,做事情不要急于求成,那样的话反倒弄巧成拙。“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也不要见到一点小利就收,那样会丢掉更大的利益。

13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31、儒家有“不可为而为之”的说法,就是说明明知道没有可能仍要去做。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132、【启示】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133、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思考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还不如去学习。

13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仁德等品质具备了,礼节仪式便也应运而生。

135、第1章主要谈学习方法,教育乐趣和为人态度,第2章谈到了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和巩固所学知识第3章,谈了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炼的过程,第4章谈了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第5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第6章赞扬颜回,坚持学习啊评坚不移的精神

136、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彼此间要以诚相待。

137、同道德品质好的人接触,才能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138、第十四,宪问篇。

139、少说话,多做事。

140、《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这些办法通过于丹的白语化,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141、论语的启示:

142、“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金子总要发光,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人看到你的光芒。

143、第四,里(这里用作动词,居住。)仁篇。

144、人贵有恒,人如果没有恒心就无法成就事业。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能一暴十寒,要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

145、做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实守信用,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处事公平,就会使大家高兴。中国有一个成语“设身处地”。

14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选择的读,要读那些思想纯正,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书。

14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48、有仁德的人,不是仅仅体现在嘴上的,能言善辩就可以,而是要用实际行动来体现,这样才会令人信服。

149、在这里,孔子为我们讲述了仁德与勇敢和善言论之间的辩证关系。要做到仁德、智慧、勇敢这三方面很难,但我们也要努力去做。人贵在身上有好的品质,才能真正的得到别人的尊敬。良好的道德品质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150、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151、第三,八佾(音同“艺”,古时乐舞的行列。佾是一种礼仪性质的舞蹈,只有对有资格的人在的情况下才能演出。)篇。

152、在开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质量,总体概括为:精神富足、心理安康、生活态度积极、和亲人朋友、同事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多方面又十分精辟的道理,乃至读完,行人处事的一切尺度,豁然于眼前:

153、“道听而涂说,德之弃矣。”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人首先言语要谨慎,不能人云亦云。另外,在行为方面一定要行得正,不能为一己私利而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154、不论在什么时期,在什么情形下,我们都要坚定信念,努力的学习,坚持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我们要不断的学习。

15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李当年在河畔遇到磨杵婆婆,她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是说只要不放弃,没有做不成的事。著名作曲家贝多芬没有屈服命运,战胜自己谱写了《命运交响曲》。所以f不管做什么事情成功失败都在于自己,在于是否坚持。

156、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于困境中坚忍不拔,于逆境中顽强拼搏,以及毫不动摇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他们才驶向了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