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观后感精选39句

时间:2023-10-10 09:39:05 句子摘抄

狂人日记观后感

1、一提到鲁迅的短篇小说,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狂人日记》。

2、《狂人日记》是在“批判封建礼教的流毒”,是对我们民族和社会的深刻认识的总结。在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的同时,开拓了现代小说的道路。

3、狂人虽然是个丧心病狂的疯子,但他并不傻,他懂得什么是人性,什么是真善美,他也知道:应该去追求一个真正美好的社会。也许更多像狂人的人出现,社会才会更有朝气吧。

4、形式上:众所周知,文言是封建社会和传统文化的的代表性文字,所以文言文的序就象征这当时旧的社会文化秩序,而作为狂人思想武器的白话文自然也就带上了反对旧社会的色彩。狂人的复归正统,重现文言表述,正是象征了狂人的最终妥协,复归到吃人社会的现状。

5、《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作品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6、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7、最后,借用一下某教材书上的话来作为我的结尾,“犀利的思想与凝炼老辣的语言融为一体,撕开其潜意识里面的自私,冷漠,懦弱等变态性的劣根心理,使他们在惶惶不安之中受到灵魂的折磨。”

8、最令我感动的是这样一句话:“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正义和勇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的勇气正气镇压住了。”狂人所说的这一句话,让我懂得,只要我们有勇气,只要正义是站在我们这边的,任何歪风邪气、封建迷信都会迎刃而解。

9、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10、《狂人日记》这篇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直指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核心,同时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又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作者通过对狂人形象的描写,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11、《狂人日记》深刻地揭示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是投向封建礼教的一颗重磅炸弹也是向世人提供的一副清醒剂,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小说塑造了一位狂人。

12、《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作者通过狂人的内心表白这样一种角度,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病态,并且在文章末发出了对社会的深切忧虑和期盼。

13、内容上:介绍狂人的现状,狂人已经完全回归正常社会,或者说,他在与之前反封建反礼教的自己做完全的“切割”(觉今是而昨非)。作者极悲凉地指出;狂人早就否定了自己以前的控诉,并且积极投身于这个“吃人”的社会,去谋求更高的“吃人”地位,他之前的清醒与救救孩子的呐喊,只是疯话,仅供医学研究耳,悲剧性和讽刺意义可见一斑。

14、狂人日记解析

15、在本书中,鲁迅仪冷峻挺峭的文笔塑造了一个思维混乱,毫无逻辑几近癫狂的狂人形象。

16、跨年日记揭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现象。

17、《狂人日记》解析:

18、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

19、狂人日记由13则日记组成,记录了“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封建主义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20、狂人日记》的创作,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他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21、民国时期,一位患有“迫害狂”症的病人写下了一册日记,日记中,他的世界到处充满了恐惧。他觉得身边所有的人都要吃掉他,不论亲戚朋友还是街头素不相识的路人,也包括他那现在正在养活整个家的大哥。

22、在小说的开头“狂人日记序”中写道:“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狂人病体痊愈暗示的是其他人在精神上的不正常。在众人眼中,狂人是一个患有狂恐惧症的病人,在狂人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这样的不同角度和立场,深刻的揭示了病态社会的悲哀。

23、不过说实在的,第一遍看的时候对这个结论并不是很认同。因为上面那一段文字没有前言和后语,完全就是一个疯子的呓语。吃人又何从谈起呢?但是后来又看了几遍原文后发现这个结论确实是正确的。这篇文章确实就是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但并不是通过狂人要被吃掉来体现的,而是用狂人周围人的遭遇来体现的。

24、其实,回过头来再想“狂人”的“狂”,在那个变态的社会中,反而是真正的不“狂”。鲁迅先生只不过想借“狂人”的“狂”来唤醒沉睡的人来推翻那个充满血腥味的社会而已。

25、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要吃他: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在密谋害他;医生给他诊脉,他也觉得那人不过是刽子手假扮,是来“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他却怀疑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还听说邻村狼子村有个“大恶人”,被佃户打死,连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又联想起小时候大哥讲书时说的“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的事,就越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发出:“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

26、在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开拓现代小说的道路特别是在批判封建礼教的流毒方面,其影响仍然是巨大而深远的。

27、《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28、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它所要表达的其实就是揭示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害人的本质。强烈批判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和愚昧。用鲁迅自己的话说,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29、他巧借狂人之言,直言流传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正张着大口残忍地食用着活人。

30、狂人日记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

狂人日记观后感

31、这位狂人生动的描绘出了一个人吃人的社会,而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可以说,狂人是被当时的非人道主义所逼疯的。那些封建的想法,如:吃恶人心肝可以壮胆,都在记中表现了出来。狂人痛恨那些封建礼教假借道德的名义,宣扬残忍和暴力。日记最后,狂人喊着:“救救孩子”,这是对旧社会的反抗和对新一代的担忧。

32、狂人想:大哥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有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除了大哥的话,还有那些周围发生的事也让这个丧心病狂的人对“吃人”深信不疑。狼子村打死了一个恶人,几个人把他的心肝挖出来油煎炒了吃;一个女人打她儿子,还骂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一想到这些,狂人便从顶上直冷到脚跟。后来,狂人甚至以为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吃过人,大哥把小时候死去的妹妹的肉体放在饭里给狂人吃。

33、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

34、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广大的农民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阶级依然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35、《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的。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或者还有?救救……”的呼喊。

36、《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

37、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38、鲁迅先生以坚定的革命主义精神,在黑暗的年代点亮了反抗的第一盏明灯,激起了人们的反思与醒悟。

39、《狂人日记》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如狂人面对因循数千年之久的传统思想,大胆地提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疑,这集中体现了大胆怀疑和否定一切的五四时代精神;狂人还面对面地向吃人者发出了警告:“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还渴望将来有不再吃人的更高级的“真人”出现,这表现了一种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朦胧理想。最后,狂人期望未来、瞩目下一代,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这更是一种向封建主义抗争的号召,同时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条变革社会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