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柏拉图概括-通用94句

时间:2023-12-31 10:10:06 句子摘抄

苏菲的世界柏拉图概括

1、随着情节的进展,我们会发现上校的存在就仿佛苏菲世界里的上帝一样,他能够监视苏菲和艾伯特的所有行动,也能随便干涉他们的生活,还会制造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现象”。比如,从梦中掉进现实的十字架项链、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人物、天空飞过的生日祝福……等。

2、上校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总是不断给14岁的女儿席德发送各种明信片和生日祝福,却“原因不明”地全部寄给了苏菲。这种无厘头的操作,让苏菲非常困惑,更神奇的是,席德的生日与苏菲竟然是同一天。

3、恩培都克里斯(Empeles)。(1)大自然由土、气、火与水四种元素组成。(2)自然界有“爱”和“恨”两种力量,“爱”使得事物聚合,“恨”使得它们分散。

4、神秘主义有那么一刹那间,我们可以体验到“我”不是事实上的“我”,而是一个更大的“我”。有些人称之为“上帝”,还有人称它为“天地之心”。

5、到了尾声,我们才会发现这一切都是上校的“诡计”,苏菲和艾伯特只是上校撰写的书《苏菲的世界》里面的两个人物,而这本书是上校送给女儿席德15岁的生日礼物。

6、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一条“另类”的线索,就是关于上校与女儿席德的互动交流。

7、场景转换成了席德的卧室,这天刚好也是席德15岁的生日,她收到父亲的生日礼物:一本名为《苏菲的世界》的书稿。真相到此解开了:苏菲、苏菲的妈妈、苏菲的朋友和哲学家艾伯特原来是席德父亲书中虚构的人物!

8、新柏拉派学派(普罗汀)。上帝存在于万事万物中,但程度不同。离上帝最远的是泥土、水喝石头。而最近的是我们的灵魂

9、但实际上,不管是苏菲和艾伯特,还是上校与席德,都只不过是《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笔下的虚构人物而已。那么,面对这种类似“生命的虚无”时,我们作为其中的芸芸众生,又该如何自处呢?

10、比如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后期,天主教内部开始分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在中世纪分裂出去的三种文化又重新在意大利北部汇聚融合。科技发展很快,有了罗盘、火器、印刷术和望远镜,人类看世界的眼光和探索世界的能力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天文学的发展,哥白尼率先提出“日心说”,打破了“地心说”,实际上打破了教会统治的思想基础。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对人类自身的力量越来越有信心,突破了对“神”“教会”“权威”等的单一迷信,十分重视知识的作用,相信实践出真知。这时期的哲学家强调人的生命是极其高贵的,强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人文主义就此兴起,还出现了很多“泛神论”的哲学家,认为神存在于世界万物中,没有超自然的主宰者。

11、柏拉(1)世间有永恒、绝对的是非观念存在,我们只要运用自己的常识便可以悟出这些不变的标准,因为人类的理智事实上是永恒不变的。(2)理型的世界。物质世界的背后,有一个理型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3)我们对于感官所能感受到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确的观念,但是我们却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用理智所理解的事物。(4)人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质的生物。我们的身体与感官世界不可分割,因此是不可靠的。但我们有一个不朽的灵魂,它可以探索理型的世界。(5)理想国。一个国家有统治者、展示与工匠组成,统治者以理性之国,展示和统治者不能享受家庭生活也不许拥有私人的财产。杨玉海通的责任由负担。

12、柏拉如何认为实在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领域。

13、到了中世纪,阿拉伯人登上历史舞台,在数学化学天文医学都居世界领先位置。而神学分化,政教合一成为科学和艺术的杀手。

14、从艾伯特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哲学思想的演变总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也与历史进程、社会变迁、统治阶层的统治思想密切联系。

15、然后,黑格尔学派,既引发了哲学新方向马克思主义,也终结了大哲学时代。但哲学的新浪潮也不断,譬如弗洛伊德、尼采、萨特等。

16、在随着苏菲走进哲学课的同时,也逐渐了解到苏菲的家庭:苏菲的父亲是一艘游轮船长,一年到头难有几天时间在家。苏菲在学校有一个名为乔安的好友,她15岁的生日快到了,他的妈妈和同学们正在为她的生日晚会做准备。

17、扩展资料:

18、亚里斯多德(1)我们对于自己感官未曾经验过的事物就不可能有意识。没有天生的概念;(2)一件事物由质料和形式组成。质料是组成事物的材料,形式则是这件事物的潜能,也说明了它的极限。比如说一个鸡蛋,有“鸡”的形式,但最后它可能只是成为烤鸡蛋。所以说,形式只是一种可能性,质料总是致力于实现这种内在可能性;(4)目的因;(5)逻辑;(6)自然的层级和分类;(7)人的形式由一个“植物”灵魂,一个“动物”灵魂和一个“理性”灵魂组成,只有达到这三种灵魂的平衡才能幸福。享乐、自由而负责、思想与哲学。(8)女性是未完成的男人。生育方面,女性是被动的,只能接受,小孩只继承男性的特质,女性只是土壤而已。

19、另外一个领域则是理型的世界。我们可以用理性来确实认识这个世界。我们无法用感官来察知这个理型的世界,但这些理型(或形式)是永恒不变的。

20、安纳萨哥拉斯(Anaxagoras)。大自然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组成,他叫它们“”。

21、这也是西方哲学家看待“世界从何而来”的一种方式,上帝可以设定人的命运,但却无法时时刻刻掌握人的思想和行动,尤其是思想。很多情节对应了弗洛伊德关于梦境和潜意识的理论。

22、第十一章:亚里士多德对研究大自然极感兴趣,他不仅是希腊最后一位大哲学家,也是欧洲第一位大生物学家。

23、他认为,人们就好像被突然扔进生命舞台的演员,没有剧本,也没有任何引导和提醒。生命的“意义”只能靠自己来创造。既然要承受自由之苦,那么在面对每一次人生选择时,都要为自己负责,不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人性弱点”。

24、艾伯特认为,成为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好奇心。他沿着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将各个历史时期里最著名的哲学家及其思想全都教给了苏菲。

25、哲学家艾伯特的神秘身份让苏菲深感困惑,因此希望弄清楚艾伯特的来历,可是艾伯特为了不被发现一直东躲。

26、斯多葛学派。宇宙间有亘古长存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条文只不过是模仿大自然法则的一些不完美法条而已。没有任何事物是偶然发生的,每件事物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因此当命运来敲门,抱怨也没有用。我们也不能为欢乐的事物所动。

27、苏菲站起身来,开始沿上次汉密士走过的路走去,手里拿着那个装着柏拉学说的棕色信封。遇到岔路时,她便挑大路走。

28、没有天生的概念。“形式”存在于事物中,因为所谓形式就是这些事物的特征。真正的鸡和鸡的“形式”就像身体与灵魂一般是不可分割的。柏拉认为现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是那些我们用理性来思索的事物,但亚里士多德认为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是那些我们用感官觉察的事物。

29、恩培窦可里斯之所以选择土、气、火与水做为大自然的四个“根”并非偶然。在他之前有些哲学家也曾经试证明宇宙的基本元素不是水,就是空气或火。泰利斯与安那西梅尼斯也曾经指出,水与气都是物质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30、苏格拉底。(1)“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2)知善者必能行善。我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何者是对的。另外,辨别是非的能力存在于人的理性中,而不是社会中。

苏菲的世界柏拉图概括

31、史宾诺莎。(1)一元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每样事物都可以被分解成一个称为“实体”或者“上帝”的真实事物,包括思想和灵魂。所以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所有物质都是上帝的表现方式,我们的思绪也是上帝的思绪。(2)我们没有“自由意志”,每一件事都有关联,都是一体的,有其必然

32、犬儒学派。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之上,因为它们稍纵即逝。

33、《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逃离世界的概念并不是书中的主要议题。不过,书中的主人公苏菲在探索哲学问题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34、一开始,我们都会单纯地以为这就是关于少女苏菲学哲学的故事,但随着苏菲遇到的“神秘事件”越来越多,刚开始还能用“偶然性”来解释,后面就完全“失控”了。

35、当谜底逐渐揭开,苏菲意识到自己只是虚构世界里一个虚构人物时,甚至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掌控在“他人”手中时,她的选择不是自暴自弃,也不是得过且过,她的选择是跟随艾伯特一起逃离世界。最后,两人成功了,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继续生活下去。

36、德谟克里特斯2苏格拉底3柏拉4亚里士多德5巴洛克6笛卡尔7史宾诺莎

37、帕梅尼德斯(Parmenides).世上的万物亘古长存,没有任何东西来自虚无。

38、笛卡尔。(1)我思故我在。对每一件事都加以怀疑,最后的结论发现,他唯一能确定的,自己是一个会思考的“我”,也发现这个会思考的“我”比我们的感官所观察到的物质世界更加真实。(2)上帝是存在的。(3)人是二院的存在物,既有一个占空间的肉体,也有灵魂。

39、情节蕴含着哲学

40、她应不应该再深入树林去找艾伯特呢?上次那只狗为何对她叫得这么凶呢?

41、赫拉克利特斯(Heraclitus)。(1)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变化的;(2)普遍的理性:他在大自然不断地变迁与对比的现象中看出了一个“一致性”,他认为这就是“上帝”或者“理性”。

42、同时,针对苏菲是女孩子这一特点,艾伯特的讲述还特别关照了西方历史中“女性哲学家”的表现,以及男性哲学家对女性的看法等。这种“女性主义”的加入,使得整本《苏菲的世界》都更加完整和温情。

43、从最早期的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家开始,到古希腊古典派三大家苏格拉底、柏拉和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神学、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接着是17世纪的经验主义和18世纪的经验主义,再下来是启蒙运动和康德哲学、19世纪的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的思想等,最后结束于20世纪的存在主义。

44、柏拉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种独树一格的观点我们称之为“柏拉的理型论”。

45、、第一章

46、神秘来信接踵而至,前一封提出问题,后一封介绍哲学知识,并引出哲学家对前一封信上所提问题的思考。在苏菲锲而不舍的追踪下,她得知神秘来信来自一位名叫艾伯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不但精通哲学,还有穿越时空的本领,他从写信授课到电话授课,最后到当面授课,将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期一直讲到了20世纪,向苏菲打开了进入哲学世界的大门。

47、再然后,犹太、希腊和罗马的哲学探讨宇宙和神,以及历史的循环。基督教成为中心。

48、圣多玛斯。(1)我们可以透过理性地思考与感官的证据推知一部分的真理,但另外一部分真理则是由上帝透过圣经对我们加以启示。

49、然后新文明诞生——希腊文化,持续了300年,各哲学学派探讨人的真正幸福。

50、通过这条线索,我们相当于跟随苏菲的思考、追踪以及揭开谜底的过程,一步步深入了解西方哲学的历史进程,顺便了解到相应的哲学常识。

51、“苏菲”这个名字的含义是“智慧”,上校饶有深意的做法,是希望女儿在15岁生日的时候,通过“哲学”的大门,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

52、苏菲与神秘哲学老师艾伯特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最主要的线索。

53、在苏菲的好奇和追寻下,她认识了神秘哲学导师艾伯特。他总是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来激发苏菲的思考,除了刚开始的“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提问外,还有“你相信命运吗?”、“是什么力量在影响历史的走向?”、“人死后还有生命吗?”等各种引人深思的提问。

54、达尔文16佛洛伊德

55、然后是哲学的第一个高峰:雅典学派,苏格拉底、柏拉、亚里斯多德等,他们着重关注的是人与社会,他们都是科学家出身,讲究观念严谨的逻辑。

56、泰利斯。(1)水是万物之源;(2)万物中皆有神在;

57、苏菲在探索哲学问题的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依赖和束缚。她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可以逃离这个世界,去寻找一个更加真实和自由的存在方式。

58、到17至18世纪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史宾诺莎的自然法则,洛克的经验主义,休姆的印象与观念,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和卢梭的学说,发起了启蒙运动,人权女权都是这个时期提出来的。

59、到处都可听到鸟儿们轻快的叫声。在林梢、在空中、在荆棘与草丛之中。这些鸟儿正忙于它们的晨间活动。对它们而言,周间与周末并没有分别。是谁教它们如此的呢?难道每一只鸟儿体内都有一架迷你电脑,设定好程式,叫它们做某些特定的事?

60、到了19世纪康德,谢林,郝德将哲学推进到民众中,极大地提升了民族素质。

苏菲的世界柏拉图概括

61、其中一个是感官世界。我们只能用我们五种并不精确的官能来约略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件事物都会流动”,而且没有一个是永久不变的。这里面存在的都是一些生生灭灭的事物。

62、安纳西美尼斯(Anaximenes)。空气是万物之源,水是空气凝结而成,泥土则是水挤压而成,火是比较精纯的空气。

63、这部也是哲学科普书,通过一名哲学老师向苏菲传授哲学知识过程,为读者勾勒了西方哲学发展历程。

64、最有趣的地方是它的“嵌套式”结构,有点像梦中梦,甚至是梦中梦中的梦。

65、比如古希腊时期。西方最早期的哲学家自然派哲学家,打破了人们用“神话”解释大自然现象的做法。他们不相信希腊神话中各种各样的天神,认为大自然一定存在某种普遍规律,世界是由物质构成,而不是虚无和空白。距今差不多2800年以前,他们就提出构成自然万物的最小单位是一种不可分割的物质,自然派哲学家最优秀的代表德谟克利特斯称之为“原子”。即使用我们现在的眼光去看自然派哲学家,都会佩服他们的“理智”,所以,他们也被称为最早的理性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也是后来科学的先驱。

66、随着课程的深入,苏菲和哲学家艾伯特的故事中出现了一个难解之谜——一个名为席德的女孩。原因是苏菲在哲学家的信中收到让她交给席德的明信片,有时候艾伯特也会把苏菲叫做席德,可是苏菲却不知道席德到底是谁。

67、抛开《苏菲的世界》关于哲学课程的部分,单看的故事情节,也不难发现,本身就充满着哲学意味。

68、再比如19世纪的浪漫主义、黑格尔哲学、马克思主义、达尔文进化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等内容,都包含在艾伯特的哲学课程中。

69、我们已经知道他们所提的问题与他们在物质世界观察到的变化有关。他们想寻求其中隐含的自然法则。他们想要从古代神话以外的观点来了解周遭发生的事。最重要的是,他们想要透过对大自然本身的研究来了解实际的变化过程。与借神话故事来解释雷鸣、闪电或春去冬来的现象大不相同。

70、镜中的女孩双眼眨了一眨,时间才七点十五分,没有必要赶回家。苏菲的妈妈在星期日总是过得比较悠闲一些,因此她也许还会再睡个两小时。

71、文艺复兴“人道主义”复兴,宗教改革,科技发明层出。人文成为哲学家的主题研究。

72、苏菲的世界第十一章内容概括:

73、洛克9休姆10伯克莱11康德12黑格尔13祁克果14马克思

74、安纳克西曼德(Anaximander)。世界并不只由一种物质(如“水”)构成,而是由无限定者元素构成。

75、在书中,苏菲通过与哲学家艾伯特的交流,逐渐了解了哲学的历史和基本概念。她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和现实世界的本质,并开始质疑一些传统的观念和价值观。

76、苏菲的世界第10章:少校的小木屋。

77、艾伯特以历史时代为顺序,以每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为重点,把整个西方哲学史给苏菲讲了一遍。而且,他的讲述方式不是干巴巴的,而是赋予了这些哲学家鲜明的“个性”和有趣的故事,辅助时代背景的介绍,听起来特别容易理解和记忆。

78、苏菲那种深信追求自由和努力反抗才是生命意义的表现,体现了存在主义的思想。也就是萨特提出的存在先于本质,“我存在”比“我是谁”更重要的思想。

79、耶稣。爱邻如己,还要爱你的敌人。当他们打我们时,我们不得报复,不但如此,我们还要“把另外一边脸转过来”让他们打,同时我们必须宽恕,不止宽恕七次,还要宽恕七十个七次。

80、从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讲起,她在门外的信箱里发现了神秘来信,一封写着“你是谁?”,另一封写着“世界从而何来?”。神秘来信和两个问题激发了苏菲强烈的“好奇心”,她一边想找出写信人是谁,一边想找到“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答案。

81、按历史的顺序讲哲学

82、这个回答来自另一个有趣的地方:苏菲和艾伯特的“逃离”。

83、根据柏拉的说法,人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质的生物。我们的身体是“流动”的,与感官的世界不可分割,并且其命运与世界上其他每一件事物(如肥皂泡)都相同。我们所有的感官都是以身体为基础,因此是不可靠的。但我们同时也有一个不朽的灵魂,而这个灵魂则是理性的天下。由于灵魂不是物质,因此可以探索理型的世界。

84、《苏菲的世界》好句

85、岁的中学少女苏菲突然收到两封由自称是哲学家艾伯特的写着奇怪问题的信,在强烈的好奇心下,艾伯特通过书信方式为苏菲开设了简明有趣的哲学课,从希腊神话开始,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古代自然派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等等。

86、伊壁鸠鲁学派。享乐主义。人生的目标就是要追求最高度的感官享受。

87、圣奥古斯丁。(1)上帝自虚空中创造了世界,但在那之前,那些“理型“乃存在于神的心中。(一般是基督徒,一般是新柏拉派)。(2)苏菲“上帝是高高坐在天堂里,把人类当成玩具,一旦它不满意,就把它丢掉。”没有认值得上帝的救赎,然而上帝还是会决定拯救某些人,使他们免下地狱。这都事先注定,我们任凭处置。但众人要有自己就是少数选民之一的自觉。

88、书中介绍了最早的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家,揭示万物之源是水、空气和阳光。认为万物存在并流动着的,不是虚无。

89、比如狗开口说话,比如苏菲梦里看到的物品醒来后发现就在枕头下,比如上校的无所不知等。这些无法解释的事件,到的最后几章才揭开谜底,原来苏菲和艾伯特只是上校创造的“人物”,他们只是活在上校写的《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但是当上校的女儿席德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却真切感受到了苏菲的存在,甚至相信是一种真的存在。

90、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这个观念对希腊人并不陌生,他们多少认为世上的万物是亘古长存的。在帕梅尼德斯的想法中,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也不会消失于无形。

苏菲的世界柏拉图概括

91、德谟克里特斯2苏格拉底3柏拉4亚里士多德5巴洛克6笛卡尔7史宾诺莎8洛克9休姆10伯克莱11康德12黑格尔13祁克果14马克思15达尔文16佛洛伊德

92、德谟克利特斯。组成大自然的微小粒子叫“原子”,就像积木,所有原子都坚硬结实,但形状完全不一样。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不同的物体。灵魂则由灵魂原子组成。

93、柏拉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所以世间才没有不会分解的“物质”。属于“物质世界”的每一样东西必然是由某种物质做成。这种物质会受时间侵蚀,但做成这些东西的“模子”或“形式”却是永恒不变的。

94、德谟克里特斯2苏格拉底3柏拉4亚里士多德5巴洛克6笛卡尔7史宾诺莎8洛克9休姆10伯克莱11康德12黑格尔13祁克果14马克思